评论认为,台湾检调方侦办职棒弊案,从一开始的涉案球员坚不吐实、球团信心满满,到案情如挤牙膏般溃堤,急转直下;还有检调限制涉案球员出境,调查其海外账户,乃至发现打假球案系主动性、结构性、风气沿袭的集体配合,连最不可能的总教练都涉入,哪一样不像是陈水扁弊案的翻版?
评论还说,中华职棒发展廿年,被检调抓包的假球事件就有五次,这次风暴性质之严重,外界已多有评论,由侦办检察官说“中职这次可能玩完了”,可见其重创球迷之惨、戕害岛内民众感情之深!事已至此,惟求亡羊补牢,挽救职棒一线生机,但从政治上的陈水扁家弊案、社会上的诈骗横行,到运动场上的虚假图利,重刑严惩或可稍戢于一时,但利之所趋,上行下效,正显示台湾社会价值观的错乱。
中职球员为何不断打假球,评论分析,其实既是人性的缩影,也是欲望与意志的交战。一是老了,所谓“老而戒之在得”,因为觉得前途无亮,所以铤而走险捞他一笔,但偏偏涉案球员多属青壮。二是傲了,自认已成球星,光环罩身兼护体,所有外界对他的尊崇与溺爱,都属理所当然,于是便缩小了自制与初衷,放大了自己与诱惑。不论是认老而觉弱,或是因傲而恃骄,终归是怎一个贪字了得!
因陈水扁弊案已遭重判的马永成日前接受专访时说,陈水扁面对官司时应可更做个角色,但他的做法却“像个普通人,让某些理想性的东西降低”,而这已不是他以前追随的对象。
评论最后说,无论是陈水扁或中华职棒涉赌球员,他们如今毁弃的理想、初衷,恰恰正是当初他们吸引大众的魅力;马永成之所憾所痛,正可为如今得意、得势、得权者所戒。而涉案球员或为集荣宠于一身的英雄、或是得一般人不及的薪酬,但他们目前的困窘,不正也是失去了荣誉与精神后,只想有非凡人待遇,却又屈服于平凡人诱惑的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