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涉台研究联席会议第十三次研讨会10月15日上午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台湾光复的历史与法理”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他们普遍表示,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台湾光复有充足的历史与法理铁证,不容篡改!“台湾地位未定论”是荒诞的无稽之谈,丝毫改变不了台湾在法理和事实上属于中国的现状。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出席研讨会。前香港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杨流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朱中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聂鑫、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分别发言。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出席研讨会(中评社 海涵摄)
前香港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杨流昌从历史、法理和现实三个维度对台湾问题的本质加以厘清,并阐释了当前纪念台湾光复的时代意义。他指出,台湾光复的历史与法理铁证不容篡改。“美国在台协会”(AIT)日前公开宣称《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未决定台湾最终政治地位”,本质上是试图否定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其干涉中国内政制造借口。这种谬论的荒诞性在于,它完全违背历史事实,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直接威胁台海和平稳定。
前香港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杨流昌(中评社 海涵摄)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试图通过‘法理操弄’构建‘台湾地位未定’的叙事体系。”杨流昌认为,面对美国反华势力的挑衅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行径,我们必须以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指导,从历史、法理和行动三个层面凝聚共识、强化举措:第一,以史为鉴,筑牢思想根基;第二,以法为盾,强化法治保障;第三,以民为本,增进心灵契合;第四,以武止戈,震慑分裂势力。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表示,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具有全面充分、无可辩驳的法理、历史、事实基础。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书,形成环环相扣的法律链条,确认了战败的日本必须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举行,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实施管辖与治理,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与认可,成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中评社 海涵摄)
汪曙申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重要规范。联大第2758号决议具有广泛而权威的法律效力,在联合国法律文件、联大决议和专门机构体系当中,台湾明确地被定位为中国的一个省,台湾地区参与联合国活动需要获得中国政府同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和义务。基于外交和国际法,中国政府有权利要求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履行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承诺,停止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指出,台湾光复有理有据。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关规定,开始着手落实光复台湾的工作。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1946年1月12日,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01297号政令,宣布:自1945年10月25日起,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因日本占领而失去中国国籍的台湾人民,一律恢复其中国公民的身份。至此,台湾同胞在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恢复了中国国籍。这也标志着,台湾因甲午战争而被迫割让,因抗战而收复。台湾重回中国版图和主权之下圆满完成。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中评社 海涵摄)
李振广表示,台湾光复已经80年,美国的某些人还在重弹“台湾地位未定论”这一老调,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80年以来的一项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和政治现实。“台湾地位未定论”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无论是当年的杜鲁门还是今天美国的什么人,都无权凌驾于二战时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之上,无权凌驾于台湾已经回归中国的历史事实之上,否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会有“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生存空间。别有用心地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打“台湾牌”,不会得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回顾了1950年美国杜鲁门政府承认台湾回归中国的公开声明,以及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事实。他指出,美国的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基于特定地缘政治目的,并以法律语言作为掩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中评社 邱姿爽摄)
节大磊表示,美国利用中美建交公报中的“acknowledge”的英文表述,称当时并非完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一方面,中美建交公报的中文版明白无误写着“承认”,并且依据国际法,不同语言版本的协定和条约,只要签署时得到双方认可,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acknowledge”一词本身的确也有“承认”(recognize)的意涵。美方的说辞无法撼动台湾完全回归中国的法理和事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朱中博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联大2758号决议等重要法律文件的权威性、严肃性必须得到尊重。在中美联合公报里,美国白纸黑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是很明确的、很清楚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中英文版都是双方明确认可的,中文版的权威性、严肃性是不容置疑的,决不允许某些势力去曲解中美双方共同、严肃认可的文本文字,把政治承诺当文字游戏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朱中博(中评社 海涵摄)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信守承诺、履行义务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责任。”朱中博说,美国总是讲自己是世界大国,那就展现大国的样子,做到履责担当和言而有信,不要老想着权力政治那一套旧时代的老戏码。那套戏码遏制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更阻止不了中国必然统一的趋势,也丝毫改变不了台湾在法理和事实上属于中国的现状。
研讨会上,还有学者谈到,美方再提“台湾地位未定论”、翻炒冷饭,是不择手段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是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更严重错误信号,是为了在国际舆论场混淆视听,同时也试图借此淡化岛内“疑美论”,并利用台湾问题让大陆在贸易、关税等问题上让步。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文宗(中评社 邱姿爽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聂鑫(中评社 海涵摄)
也有学者从国际法视角指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本质上是美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考量而构建出的理论,却被包装成为一种国际法学说。“台湾地位未定论”虽披着貌似客观的国际法外衣,其实质却是美国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干涉亚太秩序的外交政策之一部分。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来源 | 中评社
记者 | 海涵 邱姿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