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这些普遍认同的利好,岛内仍传出杂音。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第三次江陈会是一个“失败的谈判”,民进党“立院”党团甚至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人还就此次会谈选择在南京也穿凿附会一番。早在会谈前的4月23日,蔡英文就召开记者会称,两岸如果不谈“延远权”,谈判就是失败的,民进党不排除包围机场等。她还表达了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不应开放陆资参与岛内重大公共建设等观点。
面对如此这般的指控,台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回应:“那些说法完全昧于事实。过去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这是两岸突破,应给予大大肯定!”岛内名嘴指出,有人如此全面抹黑,“太超过了”。例如过去民进党不断强调,要把躲到大陆的经济犯罪者弄回台,如今两岸签署了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的协议,不是应该高兴吗?为何反是失败呢?
从岛内“反对党”的角度,对台上的当局者挑刺、呛声,是少不了的,但他们为什么要这般抹黑两岸会谈的成果?一方面是其固有政治意识的反应,仍抱持“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不乐见到这些让海峡两岸越走越近的协议,为反对而反对,“唱衰”、抹黑、“描红”,这都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另一方面在当前岛内政治环境中,还有更具体的原因。澳门《新华澳报》对这些原因条分缕析,认为民进党的指控,是在掩饰自己当政8年在两岸关系方面的施政缺失,而岛内政党轮替后不到一年,两岸先后进行了3次陈江会,签署了一系列利好两岸关系发展的协议,相比之下,有人简直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但又不能“认衰”,加上“酸葡萄”心态,因此就只有抹黑一途。其二是为拉抬选举行情,为“5·17”游行造势。两会复谈后签署的各项协议已经或正在落实,大大有利于提振台湾经济景气,相关股票从谷底反弹一路长红。在此情况下,民进党要发动“5·17”游行,着力点不足。蔡英文只好进行“危机处理”,以激烈言辞煽动绿营支持者上街,防止基本群众流失。
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其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主张和声音。大陆方面致力于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同时秉持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两岸关系求发展。把握了这些根本因素,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干扰。岛内有些人的抹黑举动,太超过了反而会弄黑自己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