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工商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谈景气之前,须先明辨一般所谈的景气是总体经济景气或个别产业的景气。历年的经验显示,每个产业的景气循环周期不尽相同,当石化、钢铁业处于景气扩张期时,信息、电子业可能刚好处于收缩期,因此同一期间产业的感受,冷热两极,民众望之,冷热莫辨,惟有综合全体产业的景气变化,才能对总体景气走向有较准确的理解。
当前台湾的总体景气究竟如何?由台湾“经建会”所编制的2月份景气灯号仍呈蓝灯、领先指标六个月平滑化年变动率仍呈负22.5%看来,总体景气离落底显然还有相当的时日。而落底之后是立即回升?或是在谷底维持一段时日才进入扩张期?迄今恐怕无人能知。必须了解,这次金融风暴是1930年以来所仅见,其对全球经济摧枯拉朽的威力系近百年来所未有,这说明过去景气循环的经验,已全然无法做为本次循环的预测基础。
社论说,虽然这么诡谲的景气走势,无法再以过去的循环经验进行任何预测,但近来台当局官员为鼓舞民众信心,看到股市上扬便表示春燕已至,看到急单进来又认为景气回温,这样乐观的说词固然是出于好意,但是却显然有失精确,甚者容易被投机者加以渲染炒作,两只燕子、几只鸭子竟至被夸大成群燕满天飞,群鸭满江游,严冬立时回春。若景气走势并非如此乐观,这般乐观的谈论,岂不又将陷许多无辜的股市散户于更大的风险中?
社论认为,这些日子,台当局官员也经常以过去20年景气循环的收缩期约4到6季,推计这波循环可望在今年下半年落底。这样的估计虽然有所依据,但这一波景气循环本来就是属于“非典型的循环”,以典型的循环周期经验推论此次百年仅见的衰退周期,非仅不相称,也缺少逻辑上的合理性。
台当局鼓舞民众信心是对的,但前提是要有更坚实的总体经济指标做基础,用字遣辞尤须精准,万不可辞溢乎情,明明是寒冬中偶然的阳光,却刻意解释成春天已近、春燕已来,变成盲目的乐观。而景气领先指标由负24.3%转为负22.5%,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景气衰退幅度趋缓,若解释为景气复苏,则有夸饰之嫌。景气循环可概分为收缩、衰退、落底、复苏、扩张、高峰等不同阶段,为描述走势的速度又可以趋缓、急速加以形容,这些用语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评论景气时,必须字字斟酌。
社论还说,当前景气走势非仅分析不易,用准确的言语形容更难。更何况景气循环向来没有规律的周期,若仅凭少数几项指标偶然的变化便以为景气春燕已来,春天将至,岂不正像寓言里的这位年轻人吗?
社论最后肯定这段期间台当局“经建会”、“经济部”各级官员夙夜匪懈的因应全球金融海啸,也理解官员们急切期待景气的春天早日来临,惟他们的地位非比寻常,所发表的谈话不仅影响信心,更牵动股市,徒然吹皱一池春水可以休矣。惟有对景气更谨慎的分析、更准确的措辞,最重要的是,实行更积极、有效的作为,才能为台湾景气快快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