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华
2月7日,蔡英文主持高级教练机的启动仪式,标志着台湾的“舰机自造”正式拉开帷幕。姑且不论成本效应、市场规模、研发技术、人才储备和制造能力等因素,单从对台湾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美国态度看,台湾的舰机自造也将面临困难重重。
由于台湾本身军事工业能力不强,内部市场狭小和外销市场几乎为零,尤其是要靠透过军购方式向美国交保护费,因此历史上形成了台湾先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要靠对外军购的方式进行。然而,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提升,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敢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即使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也经常出现所谓的敲竹杠式的凯子军售。因此,寻求军队装备的台湾化一直是台湾长久以来的梦想和追求。
2016年蔡英文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最为重要的政见之一就是所谓的“舰机自造”。2014年10月,蔡英文公布的“国防政策蓝皮书”提出,民进党的第一个决心就是要自我研制潜艇和下一代战斗机,这一点毫不动摇。2015年5月,民进党在“2025年台湾军事防卫能量”中再次提出,研制潜艇和垂直或短距离起降战斗机。
实际上,台湾也有自行制造先进武器装备的经验教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通用公司、西屋公司等的协助下,台湾也曾经成功组装了经国号(IDF)战斗机。至今,经国号仍是台湾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此外,台湾也曾经秘密研发核武器,但相关负责人在最后一刻被美国策反逃美,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以上一正一反的案例,说明了美国在台湾武器自造方面的关键作用。即:一方面台湾重大先进武器的制造必须经过美国的同意,另一方面美国是台湾武器制造最为重要的技术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