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汤绍成
近日新竹光复中学学生引起轩然大波,主要就是他们以德国纳粹的标志作为创作的内容,其中或有学生标新立异,更有官员矫枉过正,确实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当学生突发奇想,要以德国纳粹与希特勒的图像来参与竞赛时,该班的老师以学生自决的方式全班表决通过,才会引起同学的兴趣,据称该位老师也主张学生自定义课纲,更支持学生的民意。当然学生应该不会有宣扬纳粹理念的想法,这与中华传统以及台湾民情都相违背,但是与众不同与一窝蜂的风气,自然也会产生相当的吸引力,群众的情绪超越理性。这也就是群众民粹的特质之一,在同班族群中相互取暖,自以为是,因而跨越红线,必须受到逞处。但可确认的是,此乃学生民主所造成的灾难,因为民主还是要有规范与限度,否则无线上纲的后果严重。其中老师的责任要比学生更大,老师理解真相但纵容学生,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民主与历史的教育课程。
与此相类似的是,当1995年李登辉访美之前,美国国会两院都高票支持,使得当时克林顿总统只能从善如流,结果酿成1995/96年的台海危机。在李登辉当选之后,美国国务院再度询问参众议员有无意愿参加李登辉的就职典礼,结果大家都望而却步。这就证明了美国立法机关对于其行动敏感性的无知,只知道要遵循理念,但是理念与实际的冲突及其后果,就无法估算了,因而可知,就算是大人,也同样会犯下错误。
再看看台当局的反应,“教育部”或将补助取消,或逼校长辞职,确实反应过当。因为学生只是在校内比赛,根本没有校外宣传。当然德国与以色列的抗议实属正常,但台当局只须加以解释,何劳上纲到“总统府”提出声明,确实小题大作、自损立场。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弱势的执政当局经不起外界的批评的最佳写照。
更难以理解的是,台驻德代表谢志伟的回马枪,把希特勒与蒋介石相提并论,确实不伦不类、有损职责。首先必须确认的是,蒋介石确实曾以希特勒为典范,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德国带入了欣欣向荣的境地,确实让当时的蒋介石为之震撼。因而他在1934年推行新生活运动,就是以德国为模范,期盼国民能从一盘散沙凝成一面铜墙,以便抵御内外的威胁,而这个强化剂就是德国精神,其中包括:整齐、轻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等口号。
但与当时德国最大的不同的,就是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差异。希特勒是要强化民族意识然后侵略外国,这就变成民族主义,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蒋介石只是要强化民族意识,以期自立自强来抵御外侮,抗日战争的防卫性质就说明一切。后来因为德国与日本结盟,才成为蒋的敌人。
再者,若以功过来论断,就算蒋介石在台湾有不少的过失,那都是内战时期的遗续,若以今天的标准来衡断过去,确实有欠公允。尤其,国民党在过去几十年中保卫与建设台湾,难道一点功劳都没有?这也说不过去。况且台湾曾一度有钱淹脚目的荣景,大多数台湾人都是受益者,这与纳粹的祸国殃民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此次光复中学的风波,确实可以让人认识民主的缺失,以及过去历史的真相,确实也有其正面的意义。(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