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言浩
日本驻台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宣布变更名称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该会表示,今后将扮演日台间的桥梁,尽心竭力使日台关系更上层楼。
台湾主管对外事务部门兴奋起来,发表声明:“此一新名称系为明确反映该协会在台工作之实质内涵,印证台日双边关系续朝正面方向发展,我们表示欢迎。相信台日双方将在既有之良好基础上,继续深化各领域之互利互惠合作关系。”
日台断交之后随即成立这个协会,它被许多台湾政客认为是地下“领事馆”,日方保持低调,只以民间团体“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注册登记,连是谁和谁交流都不明说。他们选在此时把“台湾”放了上去,代表了什么意涵吗?
辅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指出,这不能算是蔡英文上台后的“政绩”,马英九早就交涉过,希望改变协会的名称。台湾在日本的代表处,早已改成“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日本交流协会拖着不改名。马曾多次向日方提出,希望不要口惠而实不至。
何教授举韩国、英国为例子;韩国早年与台湾断交,成立“驻台北韩国代表部”,该代表部的网址是官方的“.go”,不是民间的“.or”;官网最下方,有韩国外交部的标志,隐性的显示了该代表部是个外交单位。2015年英国在台湾的代表机构从“英国贸易文化办事处”更名为“英国在台办事处”。
何教授批评:英国、韩国都做了,日本在东亚是个强国,连韩国做得到,为何日本做不到?现在日本交流协会终于改了名字,算是往前跨了一步,但这样不够,应该更加明确一些,不要再称“财团法人”,索性敞开大门,将该协会明白的划归隶属于日本的外务省。这位日本专家认为,日本很多事情是作茧自缚,自己设下很多条条框框,若老是自己限制自己,还说什么台日友好,一切均沦于空谈!
前“外交部长”程建人说:日本改变交流协会的名称,他们可能认为并未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大陆方面应该不会不满。这算是台日关系交往上的一个小小的提升。很多国家在台湾的代表机构都已经慢慢改名称了,正反映出来我们跟其他国家进一步的改善了关系。
但是中国外交部已郑重发言:“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企图,对日方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消极举措表示强烈不满。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不要向台湾当局和国际社会发出错误信息,不要给中日关系制造新的干扰。”
也有人将这个改名称的事,引申为自圣多美普林西比与台湾断交后,日本对台湾的雪中送炭,表达了善意,感激涕零,说它是台湾一次“外交”大突破,开始了摆脱“一中原则”的首部曲。
但是实际上真的有什么突破吗?日本虽然将其驻台单位加上“台湾”二字,但是台湾驻日机构的名称和所受的待遇长年来依旧如故。对台业务都要透过“日本交流协会”及“亚东关系协会”的民间白手套进行。
台日关系长期处于“不对等”状态。日本驻台人员享有外交人员待遇,但是台湾驻日官员却无法享有“准外交人员”的礼遇,连最基本的外交车牌,日本政府都不肯发给。台方屡次争取,但日本都以双方无邦交关系来推辞。
有评论者分析,交流会加上台湾二字,只是日本应台湾社会的“内需”,做给台湾人看的政治举动;可能为蔡政权带来加分的效果,日本政府无大改变,对台关系基本上仍然在奉行“一中原则”。
有很多国家在台湾设立代表处,主要都在处理经济文化方面的事务,他们使用的名称有的是“XX驻台湾代表处”,机构的性质和日本原来的那个“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并无差别,该协会如今在名称上加上日本、台湾,它的工作并无变更,此举为何又扯上了日台两方的“外交突破”呢?
日本交流协会加上了“台湾”两个字,台日关系有没有实质上的提升,还需观察。更有人担心,如果台湾一厢情愿的都把这件改名称的事,当成日本赐给台湾当局的恩典,蔡政权是否又该想出点子来报答恩公? (言浩 曾任联合晚报主笔 中国时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