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权推动新南向政策,设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它是个体制外的机构,直接向蔡英文报告。办公室主任黄志芳,曾任陈水扁的外事主管机构负责人,他提出“大象vs.蚂蚁论”。黄志芳说:“中国大陆是高度饱和市场,都是重量级企业在竞争,台湾企业规模较小,进去中国其实很辛苦,那边已经站满一群大象,一只蚂蚁进去争什么?台商早期前进大陆,主要瞄准同文同种优势,但也正因为同文同种,带去的技术很快被对方复制,用来打击台商,使优势变成劣势。不如进军东协、印度市场。”
黄志芳的资历本是对外业务,在财经方面的经验较少,但受到蔡英文的赏识,被委之以“新南向政策”的重任,目标是改变目前台湾对中国大陆占40%总贸易额的依赖现象,尽快促进台湾企业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展。真是任重而道远,黄主任工作上的困难不少。
他的这番“大象vs.蚂蚁论”,令台湾的企业界、财经学者瞠目结舌。所谓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黄先生的话太伤人了,怎么把台湾的企业比做蚂蚁呢?台湾的中小企业多,但是也有规模可观的大企业;台积电、鸿海、台达电、台塑等,在国际间声誉卓著,赢得尊敬,他们在大陆市场早占有一席之地,也都发展得不错。
2015年iPhone 6S/6S Plus的“芯片门”事件,台积电与韩国三星竞争,苹果公司声明台积电与三星只早的A9处理器,经过实测后台积电胜出,台积电在国际上的评价优于三星,独拿iPhone 7的A10处理器订单。这岂是一只蚂蚁能做得到的?
任用无知、专业水平低下的官员,一开口就自曝其短,连台湾本地的企业实力都不甚了解,污蔑自家企业为蝼蚁,夸赞别人的企业是大象,十足的在长他人之气志、灭自己的威风。此外,中国大陆市场距离饱和状态尚早,又何来同文同种受到打击之说?他是在强化现行政策的论述,便不惜扭曲现状,以求自圆其说,爱台湾是这样爱的吗?
“新南向政策办公室”有什么具体政策,来帮助台湾企业在东协及南亚发展?黄志芳提出“PMI”概念,从人才(People)、资金(Money)与信息(Information)切入,协助台商进军东协与印度市场。目前台湾了解东南亚的人才不多,双方交流有限。“教育部”编列奖学金鼓励学生在这个领域进修,推动短期技职训练计划,引导东协人才进入台企工作,解决台湾企业人才不足的需求。资金方面,有台商南向的财政支持,约120亿元台币,明年增资到360亿元。黄主任提出,东协缺乏焊接工、模具工,可以和台湾的科技大学、高职合作,为他们量身定做短期技职训练班,这是将东南亚当做低廉劳工提供地,人家会接受吗?
黄主任这些办法看来都是从教科书上抄下来的笔记,名词颇好听,但是距离发生实际效能还很遥远。训练出熟悉东南亚语言文化的人才,需要数十年的时程;提到的资金只有数百亿台币,都能作什么?
若中国市场充满大象,难道东协、印度就没有大象吗?台商去东协、 南亚发展,会遇到什么问题?“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在这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台商提供些什么?台塑集团在越南投资一百多亿美元,生产钢铁,是台湾企业在东南亚最大的项目。最近越南政府说台塑钢铁厂造成环境污染,罚5.7亿美元。记者就此事询问“新南向政策办公室”,该办公室回答说不清楚。蔡政权发言人说,台塑集团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南方的市场零碎,在非同文同种的环境下,沟通不易,难免会受到打击欺凌。像越南、菲律宾等,经常让台商有苦难言;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排华纪录。台湾与东协、南亚各国都没有邦交,只在印度有台湾的代表常驻,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未设代表处。
中国大陆在南海领域活跃,与东协各国的关系密切。蔡政权与海峡对岸的关系冷却,又意图将东协与印度成为台湾产品的重要市场,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台湾在很多层面上不具有优势,主其事的官员,一开口就令人啼笑皆非,所以有人质问:黄主任的蚂蚁雄兵,如何飘洋过海纵横南洋呢?(马淑静 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