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日前在市议会自称政治立场一向“亲中爱台”,蔡政府回应“赖市长发言和政府一直以来的看法一致”。蔡赖在“亲中”上一唱一和,引来的讥讽多过肯定,客观上,却让“亲中”去污名化,不再是禁忌。
何谓“亲中”,什么算“亲中”?“亲中”字面意义是“亲近中国”、“倾向中国”,在其他国家是形容一些知华人士或对华友好的人物;在台湾,蓝营政党、蓝营人士常被称为“亲中派”。台湾绿营过去将“亲中”与“卖台”挂钩,“亲中”被污名化。
蔡政府与赖清德在“亲中”上一唱一和,国民党认为毫无诚信可言,是“史上最狂发夹弯,剩下一张嘴”;曾是绿营大老的前“立委”沈富雄认为,赖清德是有志大位的人,出口轻率,堪称“突兀但前瞻”。
我们认为,蔡赖自承“亲中”,经不起检验;先承认“九二共识”,才有资格来谈“亲中”。从这一点上看,蔡赖连“发夹弯”都不是。不过,蔡赖一唱一和,仍有其可取之处,绿营对此可能始料未及。
首先,蔡赖也讲“亲中”,“亲中”一语也就不再是禁忌,绿营难再以“亲中”攻击敌人,难再对政敌扣“红帽子”;其次,既然“亲中”,就不能再搞“去中国化”,过去一系列的“去中国化”就应拨乱反正,应承认、接受“九二共识”。
身为中国人,“亲中”天经地义。有说赖清德给了蔡英文警讯,民进党人开始“亲中”。这未免太乐观了。然则,不再将“亲中”污名化,不再谈“亲中”色变,不再视“亲中”如洪水猛兽,已是不小的进步,可视为一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