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昆义(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26日正式签署了《台北法案》,正式成为美国继续打台湾牌的“台北法”,这个法的目的被认为是要反制大陆在国际上“霸凌台湾”的手段。只是,过去美国已经有诸多保护台湾的国内法存在,多一个“台北法”是否真的能帮助台湾扩展国际空间,恐怕也只是给台湾画个大饼罢了。
蔡英文执政4年来7个国家和台湾“断交”,民进党当局虽然无感,但是美国反而忧心中国大陆在地缘政治上,不断的“进犯”到美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表现得比台湾要紧张得多。
早在2016年奥巴马最后任期时,美国国会就已在推动相关法案,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国际刑警组织,当时美国的亚太副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国会中就曾经表示,美国支持台湾积极参与国际刑警组织(ICPO),至于以哪种身分参与还要研究。其实,当时美国除了支持台湾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之外,也锁定台湾能够有意义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4个国际组织。
2018年首度由4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提出“台北法案”,不过因未能排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议程而无疾而终。2019年再由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贾德纳(Cory Gardner)与众议员匡希恒(John Curtis)等人提出新的参、众两院版本,这次特朗普签署的就是这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说明其目的是要支持台湾的“外交”地位,条文鼓励和奖赏那些与台湾加强或升级关系的国家;而对那些采取重大行动削弱台湾安全繁荣的国家,则要求美国“改变与那些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外交接触”。此外,法案也要美国国务卿在法案生效后一年内开始,每年就行政部门采取的相关措施向国会提出报告,为期5年。
英国BBC就注意到新旧版本有诸多不同之处。新版本加入了关于加强经贸关系、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内容,但删除了对于“伤害”台湾的国家,美国将采取何种反制举措的大量论述。
在旧版本里有两个章节写着,对于有意或已经改变或降级对台关系的国家,美国会考虑调整与该国的外交关系,削减甚至中止对该国的经济援助。而在新版本中,这部分缩至名为“加强对台纽带”章节下的一小点,用词也明显较为保守,删减了涉及惩罚性措施的部分。
美国无力操控国际社会
美国态度转趋保守的原因应该可以理解,毕竟在中国崛起以后,国际事务已经不是什么都是美国说了算,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由于崇尚民粹主义,自己在国际事务上逐步放手,反倒是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不断的向外扩展,两相消长,美国现在想以一己之力,支持台湾找回国际空间,那就更难了。
所以,该法中虽然呼吁美国行政部门,对于采取行为伤害台湾安全或繁荣的国家,美国应考虑改变与其经济、安全及外交接触,对于与增进与台湾关系的国家,也应考虑调整其交往政策。另外,法中也呼吁美国靠其影响力或其他方式,支持台湾不以“主权”国家成为国际组织会员,并在其他适当组织中取得观察员身分。同时,也鼓励增进美台双边经贸关系。但这些看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就以南太平洋岛国为例,2019年2月19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曾经鼓励南太岛国应该跟台湾维持“邦交”关系。但是,蓬佩奥的呼吁似乎并未获得南太岛国的回馈,太平洋最大岛国所罗门群岛仍于2019年9月16日作出与台湾“断交”的决定,让原本被视为是美国势力范围的太平洋岛国,继续被中国大陆给突破。
美国之所以对台湾国际空间保护无法达标,台湾学者曾志超就表示,美国国会通过支持台湾法案并不少见,而且常出现表决呈现压倒性的结果,显示参众两院对台湾表达坚定的支持。但他也强调:“立法通过是一回事,美国政府是否会履行则是另一回事”,从历年通过的法案总结出美国政府除了军购案外,依据友台法案内容执行的比例似乎偏低。
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卜道维(David Brown)也说,“台北法案”的通过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台政策会有巨大转向,因为通过与真正使用法律是两回事。他举例,像“台湾旅行法”在2018年3月成为美国法律,为美台官员互访解禁。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Alex Wong)随即访问台湾。但自那次以后,台美并未实现更多高层互访。
美国外交操作虚张声势
尤其近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更多的是虚张声势的动作,例如最近美中两国在疫情外交上的较量,特朗普多次使用“中国病毒”字眼,但在美国疫情益发严重之后,美国为了寻求与中国的合作,特朗普也不得不放下他偏颇的种族主义,为自己找台阶下,呼吁各界要保护亚裔的美国人。
当然,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际,“台北法案”被认为最有急迫性的应该是关于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而台湾方面起初也鼓动“邦交国”在世卫组织替台湾发声,美英日加等国也加入声援台湾的行列。但是这些声音却像是空谷足音,在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大国支持台湾似乎也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虽然蔡英文针对特朗普签署该法案,欢欣的在推特上说:“见到《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法》(台北法)生效令人感到高兴,这是美台友谊与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对人类健康及我们共享民主价值的全球威胁的一个见证”。但是,到头来恐怕还是会空欢喜一场。
大陆学者安刚就认为,中美关系在疫情过后会有所改善的预期正在迅速消失,除了疫情蔓延时中美仍不忘在外交上进行较量之外,美军在南海、台海秀肌肉,也都会刺激中国的反应。
因此,特朗普此时签署“台北法案”,更是对中美关系再撒下一把不信任的豆子,让疫情过后两国的不信感可能继续萌芽。在这个情形下,台湾想依靠“台北法案”扩展“外交”,恐怕也会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