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陶艺家王素梅珐华彩瓷艺术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幕(郭宁 摄)
北京市台办政务网10月15日消息:10月15日上午,“台湾陶艺家王素梅珐华彩瓷艺术展”在北京台湾会馆拉开帷幕,本次艺术展共展出王素梅60多件珐华彩的经典之作。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台盟中央秘书长张宁、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台湾的工艺美术发展,既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又坚持推陈出新,在设计思想、材料应用、技术手法等方面都呈现独有的风貌,形成鲜明的台湾特色。王素梅的作品结合青花瓷、鎏金、珐华彩瓷的技艺,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珐华彩瓷,使得这一与“唐三彩”齐名,却自清代中期后逐渐失传的中国传统陶瓷技艺重放光彩。“台湾陶艺家王素梅珐华彩瓷艺术展”的宗旨是进一步增加大陆民众进对台湾工艺美术成就的了解,加强两岸工艺美术界的交流,为今后两岸工艺美食领域的合作与产业发展搭建平台。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李节说道,作为台湾陶艺家在北京首展,台湾陶艺家王素梅运用独特的创意手法,制作的鎏金珐法彩瓷,会让大家对珐法彩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场,台湾陶艺家王素梅为观众展示了珐法彩瓷的制作技术。
王素梅14岁就开始接触陶瓷,她说,作为矿工的孩子,创作彩瓷一开始是为了生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创作,希望用这种艺术美化世界,给北京民众带来惊喜。王素梅表示,自己的创作源于自学,没有师承门派的包袱,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创作。虽然踏足陶瓷这个领域是为了生活,但此后数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她渐渐喜欢上这个靠自己双手就能创作出美丽作品的工作。年过半百的她现在希望通过创作及展览,让更多人注意到珐华彩瓷这种工艺。
据悉,台湾陶艺家王素梅是台湾工艺美术家中的突出代表,经过多年努力钻研,结合青花瓷、鎏金、珐法彩的技术,创作了珐华彩瓷作品,使得珐华彩这一与“唐三彩”齐名却清代中期后逐渐失传的中国传统陶瓷技艺重放光彩。
珐华彩瓷亦称法花器,古代时在坯件上挤粉泥以装饰,并辅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填出底子和花纹,入窑烧成低温彩釉陶瓷器。珐华彩瓷出现于元代中后期,至明代时用途较为广泛,但清朝雍正以后逐渐停造。
此次艺术展将持续至10月31日结束,由全国台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指导,北京市台联、台湾精瓷艺术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