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万物竞发。在经开区(亦庄)的现代化园区里,在两岸科技工作者的热切交流中,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于9月21日圆满落幕。这场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携手融合新发展”为主题的盛会,以“1+4+N”模式串联起主论坛、平行论坛与N场配套活动,从智能医疗到数智绿能,从科技金融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两岸科技界、产业界代表600余人齐聚,用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份份合作协议、一个个创新成果,为“两岸一家亲”写下生动注脚,为“科技共融”注入澎湃动能。
一、变局中的坚守:科技合作成两岸破局“关键棋”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抬头、技术封锁加剧,全球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然而,论坛上传递的信号却清晰而坚定——越是风高浪急,两岸越需携手“抱团取暖”。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潘贤掌所言:“大陆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地位持续增强,而台湾在高端制造、数位网络、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优势独特,两岸科技合作正是破解‘卡脖子’、应对变局的关键。”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截至目前,在京台资企业已超3000家,两地货物贸易总额屡创新高;论坛现场,12家两岸生物医药企业签约,10家落地台企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台资企业艾生智能签订骨科智能设备研发协议……这些成果背后,是两岸产业“天然互补”的生动诠释——大陆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与政策支持,台湾有精耕细作的制造经验与前沿技术积累。正如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所说:“台企要转型,大陆是最佳舞台;大陆要升级,台湾的‘小而美’技术恰能补链强链。”
论坛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的判断更显远见:“两岸产业系统对接,不仅能优化布局,更能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到数智绿色协同发展,从科技金融到生物医药,两岸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共同绘制融合发展的“工笔画”。
二、融合中的温度:民生与创新共写“两岸一家亲”
科技的温度,在于惠及民生;融合的深度,在于心灵契合。本届论坛的“多元视角”,让“两岸一家亲”从理念照进现实。
医疗大健康分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吴浩院长分享“数字医疗”实践,台湾圣保禄医院游致显医师畅谈“健康管理大数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台企签约研发骨科智能设备……这些合作不仅聚焦“高精尖”,更直指“老幼病”——台湾医师全联会黄启嘉常务理事分享“老年人健康管理”,北京市丰台区青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贾问樱主任探讨“数智赋能医养结合”。正如台湾中华妇女联合总会主任委员雷倩所言:“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要让发展成果‘有温度’。”
论坛特别设置的“女性发展交流分享会”,更成为“她力量”的舞台。《绽放女性之美——京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巾帼伙伴行动计划》倡议发布,八位京台姐妹共同宣读“携手共赢”宣言;台湾妇女菁英联盟会副总会长何枝容呼吁“用更具包容力的‘她智’推动融合”……这些细节让科技论坛跳出了“技术圈”,成为两岸同胞情感联结的“连心桥”。
更令人振奋的是,论坛期间,台湾嘉宾走进服贸会,参观“台湾形象展区”,实地触摸大陆新质生产力的脉搏;青年企业家沙龙里,台青们热议“AI+医疗”“新能源+智能”等新赛道……正如一位参会的台湾青年创业者所言:“这里没有‘隔阂’,只有‘共鸣’——我们都想把日子过好,把事业做好,而融合正是最好的路径。”
三、未来中的确定性:政策与服务筑牢“融合根基”
论坛的成果,离不开政策的托举;合作的深化,更需要服务的保障。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细则,大陆正以“真招实策”为两岸科技合作“搭台铺路”。
潘贤掌明确表态:“大陆将持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拓更广阔空间。”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则给出“北京方案”:推进技术转化、科技数据共享、标准互认试点,优化涉台服务,解决台胞实际需求。更具体的是,论坛发布了《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及政策体系3.0版,北京市药监局解读《支持创新医药高品质发展若干措施》,从临床试验到审评审批,从生产流通到投融资,全链条为台企“松绑”“加油”。
企业的获得感最具说服力。台湾中天生技集团董事长骆孔明分享“全球首个糖尿病足新药”研发历程,感慨“大陆政策支持让创新药加速惠及患者”;悦康药业、东曜药业等大陆药企代表则坦言,“与台企在ADC技术、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合作,让我们的研发效率提升了30%”。正如台商朱智杰所说:“今年论坛更热闹了,越来越多台商愿意扎根北京——这里有市场、有政策、更有‘家人’般的支持。”
结语:以科技之名,赴融合之约
从2025年的秋天回望,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留下的不仅是一沓沓合作协议、一项项创新成果,更是两岸同胞“共绘新质生产力”的坚定信心、“携手融合新发展”的炽热期盼。
当前,大陆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两岸科技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无论是智能医疗的“小切口”,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大格局”,两岸完全有能力以科技为媒、以创新为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共同书写“两岸一家亲”的时代新篇。
正如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所言:“抓住历史大势,扎根大陆市场,提升产业链合作水平,经济合作必将注入持久活力。”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排除政治干扰阻碍,京台科技论坛必将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金色名片”,两岸科技合作必将为民族复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来源 | 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