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为媒 京台乡村开展线上交流

时间:2021年04月14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眼下,享有“天下大桃第一镇”美誉的北京平谷大华山镇,桃花开得正盛。4月13日,在大华山镇丛海逸园桃花环绕的山前和台湾高雄六龟区新发里山上,“京台乡村视频连线交流会”同步举行,北京村民和当地里民一起线上共赏平谷桃花。

  

  活动启动仪式。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两岸人民相互惦念

  平谷区台办主任王金明表示,因疫情影响,自打去年以来,两岸的基层交流机会减少,虽然台湾的基层里长、里民目前来不了平谷看桃花,但通过这次线上视频连线,实情实景让台胞们看到平谷桃花海的美景,“这也是我们的愿望。”

  记者了解到,往年两岸基层常开展交流活动,共赏桃花、走新农村等。早在2015年,平谷区滨河街道建西社区和高雄市六龟区新发社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间一直往来密切。方彩芹是滨河街道建西社区居委会主任,她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都相互惦念,询问疫情情况,互报平安。两岸交流中,我们把彼此当朋友、当亲戚相待,早已成为一家人。”

  方彩芹还曾邀请新发里长刘俊麟和里民到自己家里,通过烙盒子、吃腊八蒜等,让他们体验到大陆地区生活和家庭氛围,增进了感情。两个社区多年来的交流历程,演绎了现实版的“两岸一家亲”。

  在山水相间、桃花相依的公路上,北京台资企业协会自行车俱乐部队员30余人和其他爱好者组成了骑行队,队员们骑行20公里,近距离感受平谷区在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协会俱乐部队长龚先进来大陆10多年,日常关注美丽乡村建设,他表示:“我们记录这一路的美好,尤其在疫情这段时间,更能体现我们在祖国怀抱生活的美好”。

  村里发展民宿项目

  当天,来自台湾地区的媒体记者还走进了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西牛峪村,参观新农村建设。

  梯子峪,村如山梯,挂在山腰儿上。梯子峪村不大,全村有50户,150多口人,总面积22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果树种植和养殖产业等,仅种植的桃树品种就超过了30种。春天一到,梯子峪村两侧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桃花盛开,干净整洁的街道,春风袭面夹杂着花香,颇为舒适。2020年,梯子峪引入了民宿项目,预计全村将建设14户民宿院落。梯子峪村书记王玉海告诉记者,村里引进的项目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可持续收入。

  

  

  

  大华山镇梯子峪村。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与梯子峪村仅有一个山头之隔的西牛峪村,开展民宿项目更早一些。西牛峪村以栽培玉露香梨为主,曾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一村一品示范村。每到梨花盛开之际,村里的梨花小院就迎来了颜值最高时刻,小院被梨花掩映其中,极具诗情画意。

  陆文斌是梨花小院的创始人,今年32岁,三年前开始做乡村民宿,截至目前,已经在平谷区建设了30个院子。四五月迎来了小院的旺季时间,陆文斌介绍,目前小院的入住率旺季时能达到70%-80%,淡季入住率达到40%-50%,今年的五一假期的房源已经预订满了。

  

  

  

  西牛峪村梨花小院。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记者了解到,西牛峪村的民宿项目是通过镇、村和投资方三方共同合作的方式建设,村集体通过租赁房屋供民宿团队改造经营,同时管理维护民宿日常经营的村环境,通过收取房租和管理费来增加村民收入。

  “这几年,北京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地区焕然一新,最重要的是还兼顾人的理念在里头。”一位来自台湾的记者表示,台湾也有许多民宿,京台两地在乡村民宿硬件建设方面,已经不分伯仲了,后续两地可以在经营管理服务理念等方面展开交流。值得一提是,北京的农村除了吸引外来企业进村投资,还帮村民想到未来的经济收入,村民转型开展旅游的同时没有放弃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这是蛮好的,作为一名游客深刻感受到这其中浓厚的人文味道。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6号院7号楼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4916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