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经济科技交流成果丰硕——写在第14届京台科技论坛开幕之前

时间:2011年11月03日 来源:北京市台办政务网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京台经济科技交流成果丰硕

——写在第十四届京台科技论坛开幕之前

郭宁   李宏达

    2011年11月6日,第十四届京台科技论坛即将在京开幕,这是京台两地高科技产业交流互动的一件大事,为各方高度关注。

    京台两地经济科技交流活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北京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上千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却无法与市场相结合,难以形成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京台两地科技产业界有识之士为了将北京独特的区域优势与创新能力和台湾充裕的资金实力与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以京台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为主题的交流合作项目应运而生。

    1998年9月,由北京市台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主办的“京台科技成果商品化研讨交易会”在京举行,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次“科交会”仅台湾方面就有400多位工商企业界和科技学术界代表与会,签订合作意向或协议68项,合同金额2.3亿美元。首届科交会充分展示了北京良好的科技成果研发优势,大力宣传了北京的投资环境和鼓励台湾同胞来京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强了京台两地企业界的联系,为京台两地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构建了一个全新、稳定的模式。2001年5月,根据两岸经济环境和北京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届“科交会”被正式更名为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并沿用至今。2005年京台科技论坛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交流项目之一。

    京台科技论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见证和京台两地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推动力量,十四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从1998年至2001年的四届京台科技论坛,是论坛的初始期,着眼于推动京台两地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以面向知识经济为核心的首都经济的发展,发挥彼此在经济科技发展上的互补性,开创新世纪的京台经济科技合作。2002年至2008年的七届京台科技论坛,是论坛的成长期,围绕奥运商机和共创产业标准这一主线,以发展京台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为基本出发点,着眼于前瞻性和实效性交流,引领京台经济科技合作迈向更广领域。2009年以后,是论坛的成熟期,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机遇,推动两岸单向投资逐渐向双向投资转变,以建设北京“世界城市”为契机,开展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京台科技论坛的成功在于始终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脉搏,紧紧契合京台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秉承“层次高、范围广、有特色、重实效”的办会方针和“协会对接、企业互动”的办会模式,循序渐进设立了一系列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的专业领域论坛,通过高端对话和业务研讨,务实推动京台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积极成果。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6号院7号楼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4916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