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2023年台湾政局回顾与展望

日期:2024年03月27日 来源:两岸关系 2024年第1期
【字体: 打印 当前阅读量:

作者:任冬梅  本文原载于《两岸关系》2024年第1期

微信图片_20240327095232

微信图片_20240327095300

  2023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4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陷入执政困境,但通过政策买票、操弄“抗中保台”等试图转移焦点;国民党有东山再起的客观条件,但接连遭受“郭台铭初选之乱”“蓝白合破局”等事件影响,地区领导人选举居于劣势;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快速崛起为岛内第三大政党,由于其坚持参选到底,有效拉抬民意代表席次,未来将在立法机构扮演“关键少数”。在中美博弈持续深入、全球地区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岛内政党格局呈现“蓝绿白”三方竞合的复杂态势,2024年岛内政局将迎来更趋纷纭多变的新时期。

  一、民进党当局施政无能,政党支持度下跌

  民进党当局滥权乱政,丑闻弊案频发,接连曝出执政危机,民众对其不满情绪日益积累。民进党执政之下,台湾民众不仅要面对长期无法解决的“缺地、缺水、缺电、缺才、缺工”的“五缺”问题;疫情期间还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筛试剂;疫后复苏,却发现缺蛋,缺抗生素、儿童退烧等药品……民众薪资和就业水平停滞不前,通胀持续严重。同时,由于“缺蛋”引发的“进口巴西鸡蛋争议”牵扯出“超思案”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争议几乎持续大半年,最终台湾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吉仲请辞负责。从2023年初开始民进党内部连爆“论文门”“桃色绯闻案”“性骚扰连环事件”,深陷“im.B诈骗案”“绿能光电弊案”“自造潜艇黑幕”等一系列弊案。“反民进党”的民意氛围弥漫台湾社会,民进党政党支持度一度跌至24%,“下架民进党”成为岛内超过6成民众的共识。

  民进党内部主要围绕“两项选举”,展开激烈斗争。2022年底“九合一”选举大败后,蔡英文被迫辞去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乘势宣布参加党主席补选。2023年1月15日,赖清德在同额参选下以99.65%得票率当选。1月18日,赖清德接任党主席后一方面表面“尊蔡”求稳,试图营造“团结氛围”,另一方面提出4项党务革新主张,以期让民众对民进党重拾信心。4月26日,赖清德顺利成为民进党2024年“大选”提名参选人。此后,民进党内各派系围绕民意代表选举提名展开激烈博弈,“蔡赖分治”下“英系”与“新潮流”矛盾激化,“正国会”“苏系”等也积极卡位,党内权力斗争加剧上演。赖清德获提名后,竭力与蔡英文当局的执政包袱切割,但支持度不可避免被影响。选举期间,赖清德利用民进党执政权力和资源,大肆进行政策买票;以所谓“过境”形式窜访美国,向美输诚换取美方支持;不断炒作“大陆介选”,力图将选举主轴塑造为“抗中保台、民主威权之争”,转移施政不利焦点;延揽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搭档担任副手,进一步获取美国信任与协助。选战后期,由于“蓝白合”破局、在野阵营确定分裂,赖清德选举态势逐步转趋明朗。

  二、国民党完成整合后,气势缓慢回升

  国民党挟2022年底“九合一”选举大胜的有利势头,选举起步时保持较高声势,但随后遭遇一系列挑战。

  一是“郭台铭初选之乱”。新北市长侯友宜在党内人气最高,被视为角逐2024的热门人选,但由于担心刚连任市长就转换跑道的正当性,迟迟不愿松口表态,支持度开始滑落;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再度起心动念,希望回党内参与初选。2023年3月22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将由朱立伦以“征召”形式产生该党2024年“大选”候选人的决议。因侯友宜以51.15%的内参民调胜过郭台铭的48.85%,国民党于5月17日正式宣布征召侯友宜参加2024年“大选”。但被提名后侯友宜民调仍持续下跌,较长一段时期处于“老三”位置,增添郭台铭参选决心,泛蓝整合碰壁,党内“换侯”声四起,更有“韩粉”呼唤韩国瑜再次参选。7月23日,国民党“全代会”再次确认提名侯友宜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祭出党纪严防党员为非本党籍参选人助选。

  二是“蓝白整合纷扰”。10月至11月间,蓝白双方就“蓝白合”辩论、民调及初选办法进行了多轮协商,但在台湾“大选”候选人的选出方式上仍存在分歧。11月15日,在马英九见证下,朱立伦、侯友宜与柯文哲在马英九文教基金会举行政党协商会议,最终达成包括以民调决定台湾“大选”候选人正副手在内的蓝白合作“六点共识”,但柯文哲方面在11月18日拒绝接受该整合方法所产生的结果。11月23日,君悦酒店会谈不欢而散宣告“蓝白合”彻底破局。随后,侯友宜宣布其副手人选为中广董事长赵少康,并于24日正式登记。同日,郭台铭宣布退选。

  确定赵少康出线为副手候选人后,蓝营选民纷纷归队,全党士气为之一振,展现难得一见的大团结。“侯康配”民调上升,不仅超越柯文哲成为第二名,而且与“赖萧配”差距缩小。但受“蓝绿白”三党竞逐的结构所限,且柯文哲支持者不易“弃保”转投国民党,侯友宜选情未能实现逆转。

微信图片_20240327095303

  三、民众党稳步发展,成为关键第三党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众党收获新竹市、金门县两席县市长,还获14席县市议员、9席乡镇市民代表和3席村里长。柯文哲必定抓住参加2024“大选”的机会,来继续巩固、壮大民众党的实力。2023年4月3日,民众党首度召开选举决策委员会,提出竞选政见及口号。8日,柯文哲以民众党“大选”参选人身份展开为期21天的访美行程,美国行结束后,于5月17日正式获民众党提名为2024年台湾“大选”参选人。

  尽管选举资源有限、地方组织力量不足,但柯文哲凭借话题制造能力,标榜“超越蓝绿”的口号以及强大的新媒体“空战”实力,吸引大量青年、中间选民,在与赖清德、侯友宜、郭台铭等人的民调竞争中始终维持20%左右支持度,甚至一度超越侯友宜稳居第二位。10月初,柯文哲第二次访美回台后,与侯友宜阵营正式开始接触商讨整合事宜。11月15日,在马英九、朱立伦等人力促下,柯文哲与侯友宜签下“蓝白整合6点共识”,但此后柯阵营内部震荡不断,“柯粉”“弃柯”声此起彼落。11月18日,柯文哲表态拒绝承认蓝白整合方法所产生的“候正柯副”结果。11月23日,“蓝白合”彻底破局。11月24日,柯文哲与民众党时任民意代表吴欣盈搭档,登记参选。

  确定“走自己的路”后,由于蓝绿两党支持者各自归位,“柯盈配”民调开始下跌,柯文哲强力发挥“空战”优势,将所有资源集中投注新媒体,以“24小时不间断”KPTV直播,与高流量网红合作等,极大化催出、巩固白营支持群体,在选前最后几天声势拉升。

  四、民意代表选举呈“绿消蓝涨白升”态势

  除蓝绿白三党“大选”激烈竞逐外,三党及“时代力量”“基进党”、亲民党、新党等小党围绕民意代表选举也积极布局、展开争夺。

  一是民进党在民意代表提名和竞选过程中问题频出,部分候选人因涉丑闻弊案退选,部分选区面临青黄不接窘境;部分选区初选整合不利,绿营分裂;再加上民进党执政包袱拖累,在预期赖清德将胜选心理下,多数选民希望在民意代表选举中教训、制衡民进党,避免其“独大”,因此民进党民意代表选情不容乐观。

  二是国民党民意代表提名过程总体平顺,候选人年轻化程度高、实力强;党内高层及14个地方执政县市长团结辅选,最大程度催出蓝营基本盘;虽然“大选”层面“蓝白合”破局,但是在民意代表层面国民党与民众党仍有不错的合作,尤其在台中地区,由此争取到部分中间和青年选民支持,选情看好。

  三是柯文哲参选到底凭借个人魅力发挥“母鸡效应”,试图全力拉抬政党票,以冲高不分区民意代表席次,争取立法机构关键少数的地位。

  由于蓝绿白三党的挤压,尤其是民众党的崛起,“时代力量”“基进党”、亲民党、新党等小党进一步被边缘化,无法迈过5%的政党票门槛,走向泡沫化。

微信图片_20240327095307

  五、未来展望

  最终,民进党赖清德打破政党轮替“钟摆效应”,赢得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但却在民意代表选举中遭受挫败,丢失“完全执政”优势。岛内立法机构呈现“三党不过半”局面,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民众党获得8席民意代表成为“关键少数”。赖清德未来将陷入“少数执政”,面临在野党的强力制衡。2024年,在台湾民意结构变动愈加凸显、政党格局出现全新变化下,岛内政治斗争将更趋复杂激烈,政局也将更趋纷乱。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